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
编号:13743106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情况。方法:分析近年来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结肠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均是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方法。结论:通过手术在保证根除病灶的前提下,辅助治疗尽可能减少或杜绝转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 结肠癌; 手术; 腹腔镜; 化疗; 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50-02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生率的逐渐增高,结肠癌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结肠癌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同时有目的的结合放疗和化疗[1]。结肠癌5年生存率为74%,根治手术率为85%[2]。探讨结肠癌临床治疗方法,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成为笔者所在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结肠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结肠癌的概述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仍然呈明显增高的趋势[3]。结肠癌临床早期症状主要以肠炎、痢疾等症状为主,当患者出现中毒[4]、肠梗阻、腹部触及包块已经进入结肠癌晚期[5]。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及大便潜血等临床症状。临床辅助检查主要有X线检查,如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临床还会结合结肠镜检查,在直视的条件下,直接对病灶进行观察。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弯曲对全结肠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电切、电凝及活检,更早的发现结肠病变[6]。

    2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

    2.1 开腹手术

    目前结肠癌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作为最为有效的手段。术前对结肠癌病史、癌肿的位置、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灶个数选择相应的根治性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对整块的癌灶病变肠段和淋巴引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切除,在支配切除肠段血管的根部进行结扎,注意廓清根部血管周围的淋巴结。有研究表明,日本大肠癌的手术规则是将结肠癌所在肠壁和沿着边缘动脉弓排列的结肠旁淋巴结,距离癌灶上下各5.0 cm的边缘淋巴结划定为首站,在距离癌灶上下各5.0~10.0 cm的边缘淋巴结和沿着回结肠、右结肠、结肠中、左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主干血管分布的中间淋巴结作为次站[7],主干血管向肠系膜注入的上动脉根部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淋巴结作为第三站,根据上述不同淋巴结,决定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根据临床需要对其相应肠段进行切除,注意对于支配肿瘤血管根部淋巴结的廓清[8]。注入显影剂手术法:通过将1%奴佛卡因显影剂和亚甲蓝混合从肿瘤病灶的近端、远端5.0 cm处肠壁浆膜向下注入,数秒后可见到蓝色细小的淋巴管,从肠壁向着肠系膜中间淋巴结逐步的扩散,在显示蓝色后,向下达到系膜根部和肠系膜上部淋巴结。如果显影,在再进行追踪注射,对腹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进行显影。如果显影表示没有远处转移,手术可对肠系膜根部的中央淋巴结进行清扫,如果不显影表示有远处转移,要行扩大根治术。注入显影剂手术法可以通过显影为手术操作区域的选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避免手术范围盲目扩大带来的不必要的创伤。
, 百拇医药
    2.2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其术野清晰、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止血迅速、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小、美观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明显的体现。(1)回盲部和右半结肠切除术:首先对脐部、左侧上腹部、左侧下腹部和右侧上腹部做4个穿刺孔,将30°斜面镜头放置到其中,保持身体左侧倾斜15°左右,头高脚低,通过超声刀沿着右侧结肠旁沟将腹膜剪开,沿着腰大肌表面进行分离,充分的暴露后,注意对右侧输尿管走行的保护,沿着肝脏下缘肾脏包膜表面将肝结肠韧带切断,对结肠肝区和横结肠右半部分进行游离,通过钛夹将回结肠血管、右侧结肠血管或者结肠中动脉右侧支根部进行结扎和切断[9]。注意根据肿瘤部位进行回盲部或者右侧半结肠切除术,注意对末端回肠和横结肠残端进行吻合,完成后在左上腹部穿刺孔扩大,将切除的结肠段通过无菌塑料袋取出。横结肠切除术:分别对脐部、左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作穿刺孔,根据肿瘤在横结肠的位置,在左侧中腹部或者右侧中腹部做一个0.5 cm的穿刺孔,通过超声刀对结肠肝区、脾区及胃结肠韧带进行游离,对结肠中血管进行评估性的切断,在腹腔内行横结肠的端端吻合,将横结肠系膜间断性的缝合后关闭。左袢结肠和乙状结肠切除术:分别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脐部及左上腹部做4个穿刺孔,根据患者癌灶部位决定术式,通过超声刀沿着患者的左结肠旁沟将腹膜剪开,对结肠脾区和左侧横结肠进行游离,显露并对左侧输尿管进行保护,腹壁和盆腔内的淋巴结组织注意清扫,直到直肠上段,切除后,对横结肠、直肠端端吻合[10]。
, 百拇医药
    3 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3.1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是治疗结肠癌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转移发生率,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及延长生命时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希罗达、依立替康。5-氟尿嘧啶:其主要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胸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术后应用5-氟尿嘧啶可以降低结肠癌复发率[11]。目前认为5-氟尿嘧啶治疗6个月的疗程成为广泛接受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抗肿瘤的作用属于金属铂类络合物,其作用机理和顺铂相似,主要是先将氯解离成双叉矛状,与DNA双键上的核酸形成交叉连接,从而达到影响肿瘤DNA模板功能,进而达到抑制肿瘤DNA和RNA的合成。希罗达:又名卡培他滨,希罗达属于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其服用后容易被小肠黏膜以原形吸收,随着其在肝脏内经过羟酸酯酶转化为5-DFCR,其存在于肝脏和肿瘤组织内的胸苷脱氨酶转化为5-DFCR,最后在肿瘤组织内被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抗肿瘤活性氟尿嘧啶,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另外胸苷磷酸化酶活性在正常组织中相对较低,可以明显降低正常组织中药物浓度,不仅有效的提高其抗肿瘤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全身毒性作用。依立替康: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拓扑异构酶Ⅰ,从而使拓扑异构酶Ⅰ失去活力,促使DNA单链断裂,阻碍DNA复制和R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分裂。, 百拇医药(黄永坤)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